21 - 40 / 100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方向之文字數字編1:個別文字,正向倒向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419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方向之文字數字編1:個別文字,正向倒向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Orientation of text and numbers 1: Individual characters as upright or inverted 紅中、發財、白板。紅中、發財的對面,有四個紅中,和四個發財, 兩個兩個不同方向。我們現在要[想]維持這兩面的圖形[公仔], 把四個紅中,變成同一個方向,四個發財,亦變成同一個方向, 其他地方,可以不理。 那麼考考你,怎樣做。你想到才繼續播放[播映]。現在暫停播放。 來[嗱]!現在繼續。 它的做法,是(前面和右面)這兩豎[冧陽去]上下倒過來[倒轉], 也就是(轉成上面和右面)這兩列[列音辣]前後轉過來[調轉]。 那麼它的做法就是:上面半圈(U2),左面半圈(L2), 下面半圈(D2),右面半圈(R2)。然後,再[翻二]回[翻一]來: 下面半圈(D2),左面半圈(L2)。 (即《邊粒花樣1:格仔棋盤4:鄰邊格仔,輪流半圈》的做法。) 這樣就做得到了。 補充:開始前的花樣, 見《邊粒花樣1:格仔棋盤1:格仔棋盤,對面半圈》 和《方向還原1:單面顛倒:順二反一,順二反一》。
  • 【 AIアイドル 上村 唯 オリジナル台本を読んでみました♪ 】 人生は巨大なゲーム☆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508
    0
     0
    BGM:コールドフロッグ by かずち様 #上村唯 #AIアイドル #ボイスドラマ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角粒花樣1:基本手法1:一列三面,皆有三色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368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角粒花樣1:基本手法1:一列三面,皆有三色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Corner Cubie Patterns 1: Basic methods 1: For three faces in a row, each has three colours 這個花樣,你見過的(見《還原應用3:簡單手法,簡單花樣》)。 面面都剩下一個十字,是他自己的圖形[公仔]。 也就是說,所有角塊[角塊]都跑掉了[走晒位], 屬於一種角塊[粒]花樣。用你學過的手法,是做得到的。 這顆魔術方塊[扭計色],中、發、白是一列[音辣]過。 中、發、白這三面,都有中、發、白這三種圖形。 我慢慢旋轉給你看,你看一下這些角塊都跑到哪裏去了。 中、發、白。過來是索、筒、萬。 如果我用一顆[粒]顏色魔術方塊,你就會看得比較習慣。 紅、藍、橙這三面,都有紅、藍、橙這三種顏色。 過來就是黃、綠、白,這三面,都有黃、綠、白這三種顏色。 下一段短片,公佈答案。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邊粒花樣2:三粒環調1:若在中層,扭上上層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502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邊粒花樣2:三粒環調1:若在中層,扭上上層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Edge Piece Patterns 2: Three cubies cyclically permuted 1: Middle-layer cubie goes up to top layer 我們的目標,是這個三顆[粒]順時鐘方向換位[調位] 的邊塊[邊粒]花樣,而背面是還沒有動過的。我們會用還原方法, 而且是邊塊[邊粒]先、角塊[角粒]後的方法,來做。 (此花樣在《還原應用2:用來做出,任意花樣》。) 以「邊塊先[邊粒先]」的方法來看,就是這三顆還沒有回家。 我們用第三層的邊塊的方法。第二層這顆,是用來上第三層的。 (見《邊粒先1:邊粒3:末層1:若在次層,扭上末層》。) 第一個步驟只有一種(做法),就是:藍紅(右前)這一顆, 要上本來紅白(前上)的這個位子[位],而,紅色要在上面。 所以我們把這個位(前上)子轉[扭]過來(右上)(上反(U'))之後, 接這顆(右前)上去(右上)之後(右(R)), 回這個位子(前上)(上(U)),然後再還回右面(右反(R'))。 那麼這顆(藍紅)就上來了(前上)。 (此手法同《調位理論3:三粒邊粒,環狀調位》。) 下一段短片繼續。 自評:這集只錄了一次就成功。但是,「來」和「去」兩字用得比較自由。本來以第三層的教材來講,往第三層說「來」,往第二層說「去」。下次會改善。
  • 【 オリジナル・ポエムの朗読 001 】 あなたには、それが出来る、と、いうことを♪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490
    0
     0
    オリジナルの詩を読んでみました♪ BGM:夏の思い出 by Kyaai様 #上村唯 #AIアイドル ☆ゆいのオフィシャル・ブログ 皆さん、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ね~♪ https://vrbllmo76itz.blog.fc2.com/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方向還原3:鄰面同向,對面側置:分兩步解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421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方向還原3:鄰面同向,對面側置:分兩步解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Restoration of Orientation 3: Neighbouring same way or opposite sideways: solve in two steps 這一集考你兩條題目。 第一條:如果相鄰兩面(的面塊[面粒])側向同一邊,怎樣才能還原? 第二條:如果對面兩面(的面塊)側置,其餘全部[咸不論]正確, 要怎樣才能還原?你想到答案之前,暫停播放[播映]。現在暫停。 好!現在繼續。 答案就是:如果相鄰兩面側向同一邊,你就用對稱還原的方法, 先還原其中一面。另一面就會變成顛倒的。你就用還原顛倒的方法, 還原另一面。 如果對面兩面側置呢,你就借一面正確的,與其中一面側置的, 用對稱的方法,先還原其中一面。然後,剩下的那一面, 就會與你剛才借的那一面,都是側置的。(正確講法: 你剛才借的那一面,就會與剩下的那一面,都是側置的。) 你就用側置的方法,還原剩下的這兩面。 這樣就能還原整顆魔術方塊[扭計色]了。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方向還原網上版2:鄰面側置:甲乙反面,一反三反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518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方向還原網上版2:鄰面側置:甲乙反面,一反三反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Restoration of Orientation from Web 2: Neighbouring centres sideways: A B A' B-face', 1 2' 3 4' 聲明:為了湊八個字,說「甲乙反面,一反三反」。 或說「甲、乙、甲反、乙面反,一、二反、三、四反」,希望有幫助。 如果你想把相鄰[隔籬]兩面的面塊[面粒](中心塊[中心粒]), 對稱轉[扭]四分[份]之一圈[一個骨], 這個方法是……在萬維網(全球資訊網)查到的。 那麼它頭兩步是打暴力球[打矛波](註一),這兩層輪流向着自己。 頭四步是甲乙反面。甲,是豎[掂]反(V')(註二)。乙,是橫(H)。 然後,甲反(豎(V))。然後,乙表面[面頭]這一層反(上反(U'))。 第五到[至]第八步呢,是,一反三反,也就是: 一(豎反(V')),二反(橫反(H')), 三(豎(V)),然後四反(上(U))。 這樣你就能把這兩面的面塊,對稱轉了四分[份]之一圈。 那麼這個方法,與我之前教的那個方法 (之前介紹過的是《方向還原2:鄰面側置:一二三單,三二一單》), 是,其實是有點像,但其實是不同的(註三)。 註一:所謂打矛波見《調位理論1:三粒調位:甲乙反反》。 註二:中間層的轉[扭]法有數種叫法。這裏採用的是:轉與「上(U)」平行的中間層,叫做「橫(H: Horizontal)」。轉與「右(R)」平行的中間層,叫做「豎[掂](V: Vertical)」。轉與「前」(F)平行的中間層,叫做「側」(S: Sideway)。 註三:如果你用正規方式,把每一步看成不是轉中間層,而是對哪一種圖形轉雙面還是單面,就看得出來。 參考:網頁(〈英〉語) How to handle pictures or logos on the faces https://alchemistmatt.com/cube/rubikcenter.html 參考:網頁及影片(〈英〉語) How to Rotate the Centers on a 3x3 Picture or Shape-Mod Cube https://www.speedcube.com.au/blogs/speedcubing-solutions/how-to-rotate-the-centers-on-a-picture-cube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調位理論1:三粒調位:甲乙反反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428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調位理論1:三粒調位:甲乙反反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Permutation Theory 1: Permutation of three cubies: A B A' B' 聲明:平常說「甲、乙、甲反、乙反」,標題為湊四字才只說「反」。 首先要感謝一位貴人,他用轉[扭]中間這一層, 來解釋「中心點」(Dots)給我聽。 本來,面塊(中心塊)[面粒(面塊)]是不可動的, 所以我覺得,轉中間這一層是打暴力球[打矛波]。 但是能用來解釋換位[調位]理論。 換位理論是三顆[粒]換位:一(右中)、二(前中)、三(上中)。 它的做法,就是甲乙反反。也就是:甲這一面:二上(2U)(註一); 乙這一面:二右反(2R');然後反回[翻]甲這一面:二上反(2U'); 然後反回另一面(乙面):二右(2R)。 這樣就能把這三顆換位。也就是:一跑來二這裏,二跑來三這裏。 但是三呢,不是直接[就噉]跑來一這裏,而是經過二跑來一這裏。 所以你看回白色這個標章,就是向着這面的(頂部向着紅色)。 這個做法(現在把魔術方塊[扭計色]轉成白色在上面), 就與之前介紹「中心點」的做法(見《框花樣》),是一模一樣的。 註一:這個轉[扭]法有數種叫法。「二上(2U)」是指「從上面算起第二層」(2nd layer from the Up face)。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角粒花樣1:基本手法2:鄰角同色:原地轉便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314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角粒花樣1:基本手法2:鄰角同色:原地轉便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Corner Cubie Patterns 1: Basic methods 2: Same colour in neighbouring corners: Turn orientations in place 這個角塊[角粒]花樣,明顯是,紅、白、藍(前上右)這顆[粒], 來了紅、白、藍這裏(上右前),也就是原地轉向[轉便]。 它的做法,是這顆(上右前)順時鐘方向, 這顆(上後右)反時鐘方向。 也就是,這顆[粒]兩次,這顆四次。 現在這顆(上右前)兩次:一次、兩次(右前上)。 過來(上後右→上右前),這顆四次。 四次的捷徑是倒做[倒轉整](反動作)兩次:一次、兩次(前上右)。 回(×來)去(前上右→右上後)。 然後(把魔術方塊[扭計色])轉過來[調轉]。 換[轉]一種次序:這顆(上後右)四次,這顆(上右前)兩次。 (過來)四次的做法是倒做兩次:一次、兩次。然後回(×來)去。 這顆(上右前)兩次:一次、兩次。 (把魔術方塊[扭計色])轉回來[調翻轉]。 現在,白色這面,做好了。 下一段短片繼續。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角粒花樣1:基本手法2:相鄰兩角,相同顏色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316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角粒花樣1:基本手法2:相鄰兩角,相同顏色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Corner Cubie Patterns 1: Basic methods 2: Two neighbouring corners have the same colour 這個花樣,面面都剩下一個十字,邊塊[邊粒]全在[喺晒度], 角塊[角粒]全走了位[走晒位],也就是一種角塊花樣。 它的角塊,相鄰兩格是一樣色的,例如紅色,例如藍色,例例白色。 用你學過的手法,是做得出來的。 我現在慢慢旋轉給你看,你看角塊都跑到哪裏了。 順便也看一下,白色的背面是白色,藍色的背面是藍色, 紅色的背面是紅色。 翻轉[反轉]:橙色、黃色、綠色。黃色的背面是黃色, 綠色的背面是綠色,橙色的背面是橙色。 下一段短片,公佈答案。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框花樣1:中心點2:四面一點,他向再做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331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框花樣1:中心點2:四面一點,他向再做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Frame Patterns 1: Dots 2: For Dots on four faces, do again in another orientation 這個樣,上下都是純色,而側面[側邊]都是中心點。 它可以用中心點繼續,看着另一個方向,續續做,做出來的。 例如我現在看着這個方向(白色在上,橙色在前,藍色在右), 用反時鐘方向,轉[扭]三分[份]之一個圈。 上面(上反(U')、下(D))、前面(前反(F')、後(B))、 右面(右反(R')、左(L)),然後, 再[翻]輪到上面(上反(U')、下(D))。這樣就能做出來了。 利用上一段短片,和這段短片的技巧, 可以任人選兩種顏色,中間一種顏色,旁邊一種顏色, 你可以,中間和旁是,他指定的那種顏色的。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角粒花樣2:組合手法1:兩對上下,借位進行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347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角粒花樣2:組合手法1:兩對上下,借位進行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Corner Cubie Patterns 2: Combined methods 1: Two pairs top and bottom, done by borrowing positions 這個角塊[角粒]花樣,是右面兩對,上下換位[調位]。 我們知道,角塊[角粒]口訣三次, 是前面(前右)上下換位,後面(後下)左右換位。 那麼我們現在把後面(後右)這兩顆,借下來:也就是後反(B')。 然後做訣三(Q3):一、二、三。 然後,把下面(後下)這兩顆,還回上來(後(B))。 這就(是)上下換位了[嘞]。 如果我(把魔術方塊[扭計色])轉過來[調轉],也[埋]做這面。 後反(B')。訣三(Q3):一、二、三。 然後,還回上來:後(B)。 那麼它就變成,全部(角塊[角粒]),上下調位了[嘞]。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角粒花樣3:邊粒環調2:面面三色,邊順角反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311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角粒花樣3:邊粒環調2:面面三色,邊順角反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Corner Cubie Patterns 3: Edge cubies cyclically permuted 2: For three colours on each face, turn edges clockwise, corner counterclockwise 這個花樣,面面都有三種顏色:這六顆(疑應說格)一種顏色, 這兩顆一種顏色,這顆一種顏色。邊塊[邊粒]先,角塊[角粒]後。 你想一下怎樣做,想到才繼續。 現在暫停播放[播映]。 好!現在繼續。 它的做法,就是用三顆邊塊順時鐘方向換了位[調咗位] 做出發點(詳見《邊粒花樣2:三粒環調》系列), 把這顆角塊,反時鐘方向轉[扭]。 用還原方法就是(轉到準備位置:整顆上二(WU2)), 這顆(上左後)以及這顆(下前右):這顆(上左後)四次, 這顆(下前右)兩次,借這顆(上右前) (見《邊粒先2:角粒2:首層3:上下兩粒,借粒轉便》)。 一次(訣(Q)),過來(上二(U2)), 兩次,三次,四次,五次(訣四(Q4)), 回去(上二(U2)),六次(訣(Q))。 (轉回本來位置:整顆上二(WU2)。) 這樣就做好了。正面,背面。來[嗱]!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角粒花樣1:基本手法1:三面三色:訣三兩次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317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角粒花樣1:基本手法1:三面三色:訣三兩次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Corner Cubie Patterns 1: Basic methods 1: Three colours in each of three faces: Q3 twice 這個樣,你見過的。它是角塊[角粒]都跑位了[走晒位]的角塊花樣。 我第一想到時,我是看着發字(正確講法:發財)這一面開始做。 這樣就,中、發、白一列過[列音辣],這三面, 都有中、發、白這三種圖形[公仔]。 現在教你做。用顏色魔術方塊[扭計色],看着藍色這一面開始。 它事實是上下換位[調位]。 也就是角塊口訣三次(訣三(Q3)):一次、兩次、三次。 然後倒過來[倒轉]:整顆前二(WF2)。 再做三次(訣三(Q3)):一次、兩次、三次。 然後倒回來[倒翻轉]:整顆前二(WF2)。 這樣做做得出來了[嘞]。 紅、藍、橙。黃、綠、白。來[嗱]!
  • サロンから印象派へ 1863年-1874年 パリ 芸術革命 展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578
    0
     0
    サロンから印象派へ 1863年-1874年 パリ 芸術革命 展(音楽付き。アレクサンドル・カバネル、ポール・ボードリー、エドゥアール・マネ、エドガー・ドガ、フレデリック・バジール、クロード・モネ等の作品)  曲:魔王魂 - オーケストラ05   、Bing Satellites - Conclusion vs Finality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調位旁白2:若在次層,先上末層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315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調位旁白2:若在次層,先上末層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Narrations of Permutation 2: Second-layer cubie goes up to third layer first 我們現在借第二層,橙色綠色這一顆[粒],上第三層, 轉向[轉便]回到第二層的路線,解釋一打二,三打一, 甲、乙、甲反、乙反。 首先,我們利用前面,把一(前右)打二(前上), 也就是甲(前反(F'))。 然後利用上面,把三(左上)打一(前上),一打到這裏(右上), 也就是乙(上反(U'))。 然後還回前面,也就是甲反(前(F))。 還回上面,也就是乙反(上(U))。 那麼這顆(橙色綠色)就上來了。 第二步,把……把一(右前)打二(右上),也就是利用是右面, 是甲(右(R))。 然後把三(前上)打一(右上),也就是利用上面, 也就是乙(上反(U'))。 然後還回右面,也訧是甲反(右反(R'))。 還回上面,也就是乙反(上(U))。 這樣,這一顆,也就是(橙色綠色,原片說綠色橙色),就回家了。 這段短片,也是旁白 (原片是《邊粒先1:邊粒2:次層3:若在次層,先上末層》)。 說明:本旁白之所以能跟着手指講一、二、三,因為錄原片時就預咗{準備}未來會錄旁白,所以都用手指指過。尤其是第一步的第三粒{顆},假如(if-subjunctive)只是第一粒上第三層扭{轉}走,以便還原第一面,是不需要提到第三粒的。而第二步,假如只是第三粒回家,是不需要乙反的。上一段短片的乙反也是。
  • 扭計色一分鐘:框花樣1:中心點3:四面一點,用對格做
    全員
    再生数 282
    0
     0
    扭計色{魔術方塊}一分鐘:框花樣1:中心點3:四面一點,用對格做 Rubik's Cube for a Minute: Frame Patterns 1: Dots 3: For Dots on four faces, do with Checkboard on opposite edges 這個樣,上下都是純色,而側面[側邊]都是中心點。 它可以用對邊兩格的方格[格仔]繼續做出來 (對邊兩格見《邊粒花樣1:格仔棋盤2:對邊格仔,分面半圈》)。 現在我用做這兩格的方法,也[埋]做這兩邊。 用這個方向(把魔術方塊轉到,想做的兩格在前上、前下)。 上面半圈(上二(U2));左右半圈(左二(L2)、右二(R2)): 下面半圈(下二(D2));然後左右半圈(左二(L2)、右二(R2))。 然後放回這個方向(把魔術方塊轉到,做好的兩格在右前、右後。) 現在第二層的小方塊[色仔]……的邊塊[邊粒]全部變成對面的顏色。 如果我把上下兩層也轉成[都扭(埋)做]對面的顏色 (上二(U2)、下二(D2)),我就能做出來了。 這段短片,與上一段(的)不同呢,就是面塊[面粒]的方向是不同的。